请输入关键字
中珠协重点课题《普及型珠心算迁移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认知行为与脑机制研究》结题评审会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珠算心算协会 作者:高佳琦 编辑:秘书处 时间:2022-07-25


(结题评审会现场)

(结题评审会专家合影)

2022年7月22日上午,中国珠算心算协会重点课题《普及型珠心算迁移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认知行为与脑机制研究》结题评审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梁佩鹏、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珠心算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文志芳、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库逸轩、深圳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周永迪、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心理学系研究员周加仙作为评审专家进行点评,特别邀请财科院珠心算研究中心主任谭静、《中国会计报》主任刘安天、副主任刘海玲参加会议。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交叉学科实验室教授 陈飞燕)

课题负责人、浙江大学物理学院交叉学科实验室陈飞燕教授作结题报告。为阐明普及型珠心算迁移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认知行为与脑机制,该项目通过开展四个纵向追踪实验和四个横向实验,获得如下研究成果:短期珠心算训练能够快速提升儿童/成人的算术能力,长期珠心算训练能够提升儿童数学能力及执行能力、注意等认知能力;这些认知能力的提升能够进一步促进个体数学能力的发展;通过多个实验的综合分析,表明教学方式、训练时长是影响珠心算训练对数学能力及迁移效应的关键因素。研究还发现,颞叶内侧回路、感觉运动区、顶叶区是珠心算加工的重要区域;额顶回路、特别是额叶背外侧是珠心算发生迁移效应的核心区域;珠心算训练能够促进功能网络的分化,提升个体神经机制的相似性,调节功能网络“rich-club”的分布,使其更加集中在默认活动网络。此外,研究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珠心算加工的初步理论框架。该框架包括两个层级的四个模块,其中,高层级认知控制模块协调了其他三个低层级模块(数量编码模块、数量操作模块和视-空间辅助模块)的功能,并将其整合为一个适用于珠心算操作的特定专家化认知系统。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梁佩鹏)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珠心算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文志芳)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库逸轩)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周永迪)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心理学系研究员 周加仙)

评审专家组在听取汇报的同时,认真审阅了研究报告,对课题完成情况及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该项目完成预期目标,成绩优秀,同意结题。专家组表示,该项研究内容充实、结论丰富,揭示了珠心算训练引起迁移效应的神经机制,构建了珠心算加工的初步理论框架。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对数字认知加工的认识,也为珠心算教育教学实践提供脑科学理论依据,有助于在未来的教育及干预中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方案,从而促进儿童数学能力及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

基于研究结果,与会专家围绕珠心算发展实际需要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就深化课题研究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在努力占据科学研究“制高点”的同时,聚焦对研究成果的消化吸收,做好科普宣传等相关工作;二是进一步关注珠心算训练对创造性等高等级认知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普及型珠心算的教育教学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