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二十大”主题征文丨借力二十大,打响新时代珠算事业发展的大算盘
作者:王海明 编辑:秘书处 时间:2023-03-13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在新征程上更好地传承弘扬珠算科学文化、普及发展珠心算教育,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秘书处同《珠算与珠心算》杂志编辑部联合开展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扎实推进珠算非遗保护传承”征文活动。活动得到广大珠算界同仁积极响应,纷纷投稿。经评审专家组的认真评审,共有7篇文章被评选为优秀论文,刊载于《珠算与珠心算》2023年第1期,现转载到中珠协官方网站,供广大读者学习使用。


借力二十大,打响新时代珠算事业发展的大算盘

王海明  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馆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吹响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前进号角。中国珠算博物馆以保护与传承中国珠算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唤醒民族文化记忆,塑造民族认同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道路上,我们将继续承担起保护与传承中国珠算的责任,借力二十大,打响珠算事业发展的大算盘。

一、于框梁档珠间,探寻中国珠算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中华文化思想之丰富,内涵之深刻,体系之完备,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珠算,之所以能在一次次大浪淘沙中得以永恒,正是因为其在千年发展历程中,孕育出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神。

(一)在源远流长的珠算历史中,探寻其坚忍不拔的精神风骨

中国珠算历史悠久,它萌于商周,始于秦汉,成于唐宋,盛于元明,传于清代民国,兴于新中国。上至天文历算,下至农田水利,大至国家经济,小至百姓生活,无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珠算却不受重视,甚至倍受打压,但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一次又一次重生,直至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珠算新的春天。我们就是要在中国珠算上下求索的千年历程中,探寻并弘扬其在逆境中求生存、顺境中求发展的精神风骨。

(二)在形简意丰的珠算工具中,探寻其抱诚守真的精神品质

框、梁、档、珠,汇成了传承千年的中华瑰宝——算盘,它凝聚了华夏祖先的智慧与灵光。“加减乘除、上下进退”,规规矩矩,兢兢业业;“一是一、二是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打好铁算盘,算好人生账”,警世醒人,意义深远。“身方气正骨铮铮,起落铿锵和璧声。排好良心一串串,不谋私利为天平。”这是对“铁算盘”品质的高度概括。直观的形象、丰富的寓意,构成了中国珠算抱诚守真的精神品质。

(三)在精彩纷呈的珠算文化中,探寻其开放包容的精神气度

中国珠算“精打细算”“财源广进”等吉祥寓意,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衍生出丰富多彩的珠算文化。随着算盘的演变与发展,框距愈窄,算盘珠愈小,珠算文化越发精简有力。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这个大算盘的一颗算珠,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像算盘珠一样严守规矩和法度,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做到心静自宁,宠辱不惊。时时盘清人生算盘,进退之间,体现的也是人生的格局。这就是中国珠算文化蕴含的哲思与魅力。从不激越、从不张扬的算盘语汇,成就了中国珠算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二、于上下进退间,推进中国珠算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保护与传承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让珠算非遗守得住——珠算非遗的保护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珠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保护珠算非遗文化,刻不容缓。我们不顾千里之遥,在风霜雨雪中跋涉,就为了寻找那一把把承载着历史的老算盘;一次次拜访珠算名家学者,就是要让他们毕生成果得到妥善保存。今后,我们将继续广泛征集、收藏珠算文物史料,努力使博物馆成为全国珠算文物史料的集中地,让珠算博物馆成为天下所有珠算人的精神家园。

(二)让珠算非遗活起来——珠算非遗的传承工作

作为珠算非遗的传承基地,珠算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致力于珠算非遗的传承工作。“框梁档珠亦生动——中国珠算文化展”基本陈列展览获评江苏省博物馆精品展览项目;精心设计的“神奇的珠算”趣味化社教活动,被评为全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优秀案例。今后我们将为公众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与体验化模式,拉近公众与珠算文化的心理距离;向社会主动开放资源,开展珠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由此而进一步树立公众强大的文化自信。

(三)让珠算非遗有阵地——珠算博物馆的创新发展

珠算博物馆力求通过藏品资源的数字化和媒体宣传的网络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汲取珠算文化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进一步充实展览内容,丰富陈列形式,使博物馆成为全国展示珠算文化的首要窗口;积极组织或承办国内外珠算文化交流活动,使博物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珠算文化交流的主要平台;发挥博物馆馆藏资料丰富的优势,积极开展珠算历史与文化研究,使博物馆成为全国开展珠算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三、于加减乘除间,实现中国珠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我们要尊重珠算历史,尊重祖先的创造,尊重社会历史的自然发展规律,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当下,并从中寻找持续发展与创新的灵感与力量。珠心算正是对中国传统珠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珠算博物馆长期以来坚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积极打造人人都能学会的珠心算

博物馆秉持“‘走出去’的珠心算教育,变第二课堂为第一课堂”的理念,将珠心算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扩大教育外延,打造人人都能学会的珠心算。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珠心算师资培训,保持一支稳定的珠心算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从课程设置、教育计划、教材编写、教案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多维度,系统构建珠心算教育体系。先后参与珠心算学习的学生近10万人次,而目前正在参与的就有近2万人次,由此保持珠心算教育长期旺盛的生命力。

(二)积极打造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发展的珠心算

博物馆坚持因材施教、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让不同的人在珠心算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一方面,通过设立少儿珠心算竞赛培训基地联盟的方式,开展经验交流与技术推广,形成珠心算竞赛社团发展优势;另一方面,鼓励珠心算竞赛辅导教师开展珠心算技术创新发展的课题研究,在“双减”背景下,探寻更加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在实践中检验研究成果。博物馆培养的珠心算选手连续十六年获江苏省珠心算比赛团体冠军,获得五次全国比赛团体冠军,三次世界比赛团体冠军,珠算文化的根脉由此得到了延伸。

(三)积极打造更多人了解并喜爱的珠心算

博物馆积极做好珠心算教育成效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研究,并大力宣传珠心算科研成果,让珠心算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与发展。博物馆完成的“少儿珠心算对学生后续学习发展的跟踪调研”课题研究成果,与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委托相关科研机构完成的珠心算脑机制研究成果互为印证,为珠心算的宣传与推广提供了很好的一手资料。今后,要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开展宣传研究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珠心算,爱上珠心算,并加入到珠心算教育队伍中来,为实现中国珠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不懈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时,我们必须用单纯的心去信仰,用永恒的心去坚守,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借党的二十大之力,让中国珠算事业发展的大算盘越拨越响,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而继续奋斗!

(全文转载自《珠算与珠心算》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