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在新征程上更好地传承弘扬珠算科学文化、普及发展珠心算教育,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秘书处同《珠算与珠心算》杂志编辑部联合开展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扎实推进珠算非遗保护传承”征文活动。活动得到广大珠算界同仁积极响应,纷纷投稿。经评审专家组的认真评审,共有7篇文章被评选为优秀论文,刊载于《珠算与珠心算》2023年第1期,现转载到中珠协官方网站,供广大读者学习使用。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推动珠算珠心算科研工作不断深入
牛腾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珠心算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珠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中后期,珠算就已完成了它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新的计算方式——珠心算,同时,珠心算教育也逐渐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珠心算逐渐成为传承弘扬珠算文化的新载体,并为教育事业、文化发展、科学探究等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做好珠算珠心算科学研究工作,向世界展示珠算珠心算文化的精神和魅力,推广珠算珠心算的科学、文化和教育价值富有重要意义。现如今,珠算珠心算已有的研究成果尚不能满足珠算文化传承、珠算珠心算科学发展以及珠心算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亟待补齐短板,拓宽加深研究领域,构建完善的珠算珠心算理论研究体系,助推珠算文化繁荣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以史为鉴,研究珠算文明的深刻内涵与发展历程
珠算历史悠久,在不同历史时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从汉代珠算起源到宋代“现代式”算盘的产生,到明代珠算普及并逐渐取代筹算成为主要的计算方式,再到现代珠算向珠心算的创新发展,中国珠算不断激发其内在创新创造活力,并实现自我超越。简单的一把算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哲理,在不同社会背景下,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发展历程可谓跌宕起伏,我们却对此知之甚少。新的时代,我们要以史籍史料为基础,结合考古发现,研究珠算文明的深刻内涵与发展历程。一是对相关史料进行收集、梳理、总结和解读,读原文,悟原意,挖掘珠算文明的缘起、本质和精神内核。二是考察珠算所经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还原珠算的发展历程,从不同层面探究筹算至珠算之变、珠算至珠心算之变的深刻内涵,探究珠算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长存之道。三是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历程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情况,揭示中国珠算对中国数学乃至经济、文化、生命科学等的贡献,探究珠算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其他国家或文明的贡献,以及其他文明对中国珠算珠心算发展的影响。
二、实事求是,探究珠心算教育的价值功用与路径选择
珠心算教育以珠算教育为基础,在珠算、口算和笔算“三算结合”的教育实验活动中创新发展而来。作为一种比较新的教育方式,因其具有启智作用,发展势头良好,虽未能进入国家课程,但作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持续推进。当前社会背景下,珠算文化作为国家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家重视,珠心算却因其学科属性受“双减”等政策掣肘。为探究和实现珠心算教育的价值功用,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珠算珠心算的学科特性和时代背景,以科学的理论内涵为基础,以可操作的实践路向为指引,促进道术相济、知行合一。一是以实地调研为基础,深入课堂,以学生和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科学判断和探索珠心算教育的作用;深刻领会“双减”等政策精神,把握珠心算普及教育的本质、切实实现全面育人的价值目标,探究“双减”政策下义务教育阶段珠心算教育的育人优势。二是以教授珠心算知识为目的,利用好现有资源,统筹教师、校长和教研员等各方力量,研究珠心算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深化教材改革,促进课程建设,使其发挥最大价值,为珠算珠心算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提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建议。三是以厚植中华文化底蕴为目标,结合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参考和学习其他优秀教学案例,探究如何以珠算文化的基本理念扩展全民教育的内容,将珠算史、珠算文化积极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去,帮助学生体会我国古人智慧与创造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三、守正创新,研究珠心算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珠心算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不仅获得教育家的关注,因其手、眼、脑协调操作的特点,也引起了心理学家和认知神经科学家的重视,正逐渐成为脑科学研究的一部分。现有研究在珠心算训练对脑可塑性的影响,珠心算训练对计算能力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珠心算训练迁移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认知行为与脑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可人脑如此复杂,珠心算对脑的影响自然是复杂多变的,目前看来,过往的研究多是单个层面、某一方面的成果,对象主要以少年儿童为主,研究广度不够、深度不足。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珠心算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珠心算真理,不仅继续加强横向研究,更要增加纵向研究力度。一是加强珠心算脑科学研究,深入探究珠心算训练对脑功能活动模式和结构特性的影响机制,逐步构建珠心算加工的脑科学理论框架。二是开展纵向追踪研究,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机制,对普及型珠心算学习者、珠心算选手等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有计划地跟踪考察,分析和阐释珠心算训练对其脑网络、认知功能、心理活动、行为表现等方面的影响,系统探究不同类型珠心算学习者大脑、心理及智力、非智力等因素的发展进程和趋势,以及量变、质变规律。三是多角度、多层次探讨珠心算的科学价值及其实践意义,积极探索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中老年教育等教学实践中去,如何将珠心算的科学价值与人才培养、医疗康养、人类脑计划、人工智能等研究进行有效结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始终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内涵,弘扬其当代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新的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领会二十大报告精神,做好珠算珠心算科研工作,深入阐释珠算珠心算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当代价值,加快构建珠算珠心算理论和实践研究体系,为珠算珠心算事业更好发展出谋划策,推动珠算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全面提升珠算珠心算国际影响力。
(全文转载自《珠算与珠心算》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