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3日,由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文化馆和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分别申报的民俗项目"珠算",成功入选无锡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这一成果标志着无锡市在保护和传承中华珠算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江苏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为发展途径,积极推广珠算文化。在江苏省教育厅和财政厅的指导下,中小学教材研究室及省珠算协会通力合作,开发了省级珠心算教材,并开展了一系列扎实细致的珠心算教育实验工作。自2012年以来,已有200多所小学成为珠心算实验学校。大专院校也大力推广珠算教学及展示活动,民办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各地珠心算实验学校、大专院校、各区市少年宫及宜兴老干部大学等,已成为当地增强珠算文化自信的重要宣传阵地。
在珠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珠算泰斗华印椿功不可没。作为无锡人,他一生致力于珠算教育及研究。1912年至1922年,他在无锡西漳第一小学、无锡工商中学教授数学及珠算;1925年起,他编著了多种珠算书籍,对我国珠算教育及珠算改革贡献卓著。晚年,他专注于珠算史研究,1976年撰写的《论中国算盘的独创性》一文,驳斥了中国算盘由罗马传入的错误论点。他的著作《中国珠算史稿》填补了中国珠算史界专著的空白,为珠算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省市区财政、文旅、教育以及科协部门的推动和指导下,无锡珠算协会先后举办或参与了近百场省市赛事,并开展了十余次珠算文化研究活动。非遗进校活动覆盖了天一、育英文旅等21所学校,区市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也开展了以青少幼儿智力和创造性思维开发为目的的新时代珠算传习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宜兴市老干部大学开设的中老年人珠心算实验班,取得了显著成效,进一步拓宽了珠算文化的受众群体。
珠心算实验学校、大专院校、区市少年宫等主阵地,为珠算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珠心算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受益于珠算及珠心算。这不仅促进了珠算文化的普及,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望未来,无锡市珠算工作将在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省市珠协领导的支持下,建立和完善财政、教育、文旅、珠协"四位一体、相互支持"的联席工作机制,进一步助推珠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凝心聚力,无锡市将共同擘画珠心算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蓝图,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