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一珠,拨出千年文化底蕴;一上一下,碰响中华智慧之声。
为推进珠心算实验工作的开展,加强苏州市各区、各学校珠心算教学的经验交流,2024年12月13日,苏州市小学数学珠心算教学研讨活动在太仓市高新区第三小学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苏州市珠算协会主办,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协办,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晓萍、苏州市珠算协会会长黄济美、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琪蓉、理事崔治国、曾涛,以及江苏省珠算特级教师钱志平莅临指导,苏州市各区县的小学数学教研员、各省级珠心算实验学校的教师代表全程参与。
教学现场:乡村研学之旅,让学习真正发生
张健老师《雅鹿村研学之旅——进位加心算(1)》,以太仓雅鹿村的发展为背景,以“稻谷的神奇之旅”贯穿了进位加心算的学习过程。学生以“想拨”为目标,从实拨到空拨,再到看拨和想拨,由易及难,逐步达成学习目标的同时,又渗透了绿色生态、循环发展的健康生活理念。
浦优佳老师《电站村研学之旅——两位数乘一位数(3)》创设了可爱的“电大萌”形象,带领学生开启电站村研学之旅。在电站村丰富的农耕活动中,学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有关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问题,数珠融合,沟通算理和算法的联系。最后,电站村的研学路线又延伸至节水教育基地,在珠算练习中开展节水妙招的体验,传递着社会责任感与环保意识。
王宇超老师《72理想村研学之旅——满五加(1)》,从太仓72理想村的美丽风光导入,学生通过经历“四拨”,深入理解满五加法的“下珠不足时向上珠借位,加4等同于加5再减1”的算法,再对比口算方法,体会珠算与其他算法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王老师还借助“地堡”的历史文化,讲述了太仓人民抵抗日军侵略的红色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曹雅琴老师《东林村研学之旅——两位数乘一位数(4)》,以“大一点的仓”为主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珠算方法。通过实拨、空拨、看拨、想拨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学生不仅巩固了拨珠方法,形成心算能力,而且感受到了家乡乡村新貌,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交流展示:特色多元融合,让文化诗意传承
学校吟诵社团将珠算文化与传统吟诵相结合,《珠心算对韵歌》充分展现了对韵体的音韵美,这是多种传统文化的融合。
凌秋琴老师进行《“诗意”传承珠心算文化,助推学校内涵式发展》主题讲座,向大家汇报了学校十二年以来珠心算教育实验所做出的努力和成果。学校通过诗韵教学体系、诗境教师团队以及诗情校园活动三个维度,成功地进行了珠心算实验教学的推广和文化的传承。
专家引领:点石成金之术,为全面发展赋能
江苏省珠算特级教师钱志平对教学展示活动进行了点评,她认为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珠心算教学的高质量课堂样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真实、达成度高;二是学生们的参与度高,基本功扎实;三是教学情境设计有新意,在珠算学习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同时,钱老师也对区域珠心算课程学习的下阶段发展提出了建议,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珠心算教学方式,设计大任务、大情境、大观念,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和结构化思维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苏州市珠算协会黄济美会长对本次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她表示苏州市珠算协会将通过各种形式的珠心算研讨、推广活动,为区域珠心算发展提供更好、更高的平台,通过珠心算和数学教育的融合,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同时也希望大家用心、用情传承珠心算这一文化遗产,共创新的辉煌!
苏州市教科院刘晓萍全程参与了磨课、研课过程,会上她鼓励老师们认真做好珠心算实验研究工作,躬身传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珠算文化,尝试将珠心算教学内容与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数学学习与珠心算学习有机结合,让珠心算启迪儿童智慧,发掘学生个性潜能,完善学生个性心理品质,进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相信苏州市的珠心算教育实验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深化。未来,苏州市将积极探索更多适合儿童发展的珠心算新路径,以高质量的珠心算教学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赋能学校的高质量发展。珠心算发展任重道远,期待能让小小的算珠飞入千家万户,能够看到更多的孩子在珠心算的道路上收获知识、收获快乐、诗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