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召开2025年珠算心算学术理论研讨会
来源:中国珠算心算协会 编辑:秘书处 时间:2025-11-08

2025年11月5日,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以下简称中珠协)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中国珠算的历史价值与保护路径”学术理论研讨会。欧文汉会长出席会议并讲话,贵州省财政厅副厅长、党组成员金渊致辞,中珠协常务副会长程北平,副会长王卫达、陆萍、徐阳升、郭世荣、黄仲阳,秘书长赵相翼,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珠心算研究中心主任、中珠协副秘书长闫晓茗及相关专家,各会员单位和实验区代表共90人参加了研讨会。


会议指出,深入开展珠算心算科学研究工作,对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珠算非遗具有重大意义。会议强调,要坚持将“两个结合”深度融入理论研究、传承保护与推广普及的各方面、全过程,深入挖掘中国珠算的历史价值,积极拓展创新保护路径。会议要求,要构建梯队衔接的珠算科研人才体系,提升青年学者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珠算心算与各学科之间的融合。要搭建开放、包容、高效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坚守“求真务实”的学术本色。


郭世荣作《中国珠算及其口诀与算法的设计思想》主旨报告,系统阐释了算盘的设计理念以及融算法、心算、拨珠指法于一体的口诀编制、传播与创新发展,认为其背后体现的设计思想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数学的高度智慧,彰显了珠算在当代传承与弘扬中所具有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与教育意义。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教授冯立昇作《珠算的传日及其影响:对珠算历史价值的新认知》主旨报告,系统梳理珠算传入日本的脉络和珠算著作《算法统宗》在日本初期和算发展中的作用,指出珠算在国际数学传播与文化交流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闫晓茗作《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中国珠算的国际传播》报告,深入阐述珠算非遗国际传播的文化内涵和实践路径,分析了珠算非遗在数智化时代面临的挑战,认为需要加快古籍文献数字化、积极探索珠心算教育的数智化转型、建设VR数字博物馆,推动珠算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传播。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芹英作《珠算在历史上的教育价值初探》报告,通过全面梳理历史上官学和私学中珠算的教育价值,论证了珠算不仅是一种实用计算工具,更以其独特的认知模式,在数学启蒙、思维训练与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王卫达作《正确选用理想实用的算盘 助力珠心算教学》报告,指出算盘是“脑珠像”物理原型,科学选用算盘对提升珠心算教学水平与训练效率具有极大帮助。


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馆长王海明作《中国珠算文化蕴含的古代哲学思想与智慧》报告,深入探讨了珠算文化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间的联系。珠算作为中国哲学思想的物质载体与文化象征,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教育价值。报告为珠算非遗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陆萍作《加强协会专业引领,推动珠算事业高质量发展》报告,认为协会在推动珠算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应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成为“传承守护者”“创新引领者”“桥梁与平台构建者”。


珠算(程大位珠算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汪素秋作《徽州珠算入课堂 传承与素养共生》报告,介绍了屯溪大位小学开展珠算非遗保护传承的情况,为珠心算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范式。


陕西九九明珠算盘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仓海作《从考古出土实物和文献再探中国珠算筹算计算工具演变历史》报告,梳理了筹算和珠算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对珠算发源地和有框有档有梁的串珠算盘产生时间等提出了新观点。


会议期间,举行了为王卫达、刘芹英颁发珠算(珠算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奖杯、证书仪式,欧文汉会长为他们颁发了奖杯、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