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蒋志峰:对深化珠心算教育发展的初步思考
来源:中国珠算心算协会 作者:蒋志峰 编辑:秘书处 时间:2022-07-09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蒋志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从教育的角度来谈一谈我对深化珠心算教育方面的一些思考。

从2003年到2009年,在中珠协的组织推动下以及各地珠协的共同配合下,我们共同完成了课题研究并证明了珠心算教育具有显著开发儿童智力的作用,教育部也表示支持珠心算进入小学地方课和校本课。在中珠协的宣传推动下,珠心算在2009到2010年这一时期,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甚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应该说,珠心算教育由此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十年后的2019年,我参加了中珠协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珠心算教育教学实验区的联合调研组,对大部分实验区进行了实地调研。我的调研感受是,十年来,除江苏等少数省份外,并没有看到珠心算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蓬勃发展,并且随着教育主管部门的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倾向政策,以及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导向的义务教育开齐开足课程等教育政策的出台,出现了幼儿园珠心算总体萎缩甚至停滞,小学珠心算教学课时不足等一些情况。

通过调研与分析,我个人形成了两个认识,一是财教结合机制是建好珠心算教育实验区的重要保障,这篇稿子将在12月的《珠算与珠心算》上刊登,这里就不多介绍了,其基本观点是要建立良好的财政和教育合作与分工机制,二者相互支持,共同配合,发挥各自优势,从机制上保障珠心算教育实验区的顺利发展;二是珠心算要进入小学开展,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校开展珠心算教育这个单向要求上,还要注重让珠心算更好地满足学校育人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研究清楚在当前教育政策下珠心算对学校育人和学校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在发挥好珠心算开发学生智力的作用的同时,还要为学校育人和学校特色化发展服务。这样,将会吸引一大批学校主动开展珠心算教育。

而当前学校开展珠心算最突出的现象是,一方面珠心算大面积显著开发了学生智力和一些特殊能力,另一方面,面对变化了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并没有引起学校领导和各学科老师的足够重视,也没有做好因材施教,即没有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各学科教学仍是像培养没学过珠心算的普通学生那样进行教学。各地学校开展珠心算教育的历史有所不同,历史较长的已经有几十年了,而这个情况却一直存在,可以说这个教育现象背后的原因很耐人寻味。而如果能分析和解决好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将有助于推动珠心算教育在学校的大发展。

在当前要推动珠心算教育的良好发展,需要从上述两个方面来发力。首先需要财政重视和推动,建设高水平的财教结合机制,在财政教育的支持下,与珠协配合好,发挥好教育业务部门对学校的专业引领作用,这是吉林、江苏、北京昌平等各地珠心算教育良好发展的工作经验,也是建好珠心算教育实验区的机制保证,应当坚持和发扬好。

另一方面,必须同时对学校发力。对于小学教育来说,随着义务教育公平和均衡政策的全面落实,教育部从2014年至今,出台了就近划片入学以及坚决杜绝组织考试与入学挂钩、根治择校乱收费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各校生源总体都差不多,这成为拉平传统名校和普通学校教学质量差距的最关键因素。也就是说,传统名校不能在全市范围内掐尖招生了,在就近划片入学政策下,传统名校与普通学校一样,都面对着智力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在这个新形势下,谁能育好人,谁能将学生的智力普及性地开发与提高,让好的更好,让弱的显著提高,成为真正的育人名校,正在成为学校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这里,我们要谈谈学校为什么强调学生的智力开发,而珠心算又为什么特别符合学生智力开发的需要。之所以强调学校的智力开发,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基础教育一直没有解决好智力开发的问题。在近几十年来,我们教学目标有五个阶段性的演进发展过程,一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结束文革后,我们提出的目标是拨乱反正,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注重培养 “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1981年,向美国学习,在“双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开发学生智能。而智力开发问题受制于心理学研究,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到2000年前后才有一些重大理论发展。这使得不少学校也把智力等同于分数,一些学校通过招华数奥数获奖者入学等方式来挑选高智力水平的生源;三是1983年,又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目标要求;四是1985年开始进行对于素质及素质教育的大讨论,直至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出台,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五是2001年,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施了新一轮课程改革。虽然新课改最初提出要关注智力开发,跨越认知神经科学与教育的鸿沟,但事实上并没有出台相关的教育实施对策。

2000年后,随着国际上认知神经教育学的兴起,大批相关著作出版,对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几年首师大等高校也率先开设了认知神经教育学课程,但总体看,还处于不断深化研究的初级阶段,还不能有效指导学校教育中对智力开发的全面实施。不过,随着认知神经教育学的不断深化,使得教育界和很多有实力有追求的学校对有效开发学生智力目标开始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期盼。

可以看出,智力开发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育人的短板,而全世界范围内大家公认的看法是,目前只有珠心算能够大面积普及性地开发儿童智力,珠心算的理论研究成果与显著的开发智力教育的效果正在引起很多传统名校的关注和重视,这预示着今后越来越多的传统名校可能会开展珠心算教育。这样的话,珠心算的传统名校效应加上普通学校良好的育人质量将推动学校珠心算教育向更大范围和更高水平深化发展,以至推动学校高水平育人的深化效应。

珠心算之所以会对传统名校产生强大吸引力,这是由于,珠心算开发儿童智力的核心因素是儿童高水平的形象思维能力,即清晰的表象及表象操作能力,并且,珠心算“一科突破多科受益”的教学效果说明珠心算培养的清晰脑像及表象操作可以向多学科迁移运用,只不过以往主要是学生自发的迁移运用,而在课程设计中没有进行自觉的迁移教学指导。“为迁移而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代教学理念,也是学校开展珠心算教育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结合以上探讨,为了深化珠心算教育,我们应当提出一个初步的思路,即考虑将珠心算定位为学校开发儿童智力的核心课程,而通过珠心算开发出的清晰的表象和表象操作能力,不应单纯停留在快速脑算应用方面上,其清晰表象与表象操作及高效率的学习能力要向各学科领域和学生特长领域迁移应用。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吉林调研时,吉林长春市宽城区宋家小学校长、教育局局长、财政局局长,吉林省珠协冯春秋秘书长,我们现场设置了一个测试,将一个骰子交给高畅老师记忆,尽管高畅老师之前对骰子并不熟悉,但她只花五六秒钟时间就表示已经记住骰子的结构了。接下来,高畅老师闭眼,由我对骰子进行描述,比如“现在数字一朝上,周围几个面分别是……”,在经过一系列旋转操作,并以语言描述作为提示后,再提问当前朝上放置的数字是多少。在这一测试中,高畅老师全部都答对了,这说明珠心算选手出身的高畅老师,经过短暂记忆就可以将骰子的“像”完全记忆在脑中,并能以在脑中“看得见”的清晰表象来正确处理一系列表象操作问题,而这种强大的表象操作能力可以说是非常有用的。

总之,把珠心算开发智力与迁移功能的作用发挥好,这将形成学校各学科及多种活动育人的合力,推动学校实现更高的办学水平和特色育人的综合效益。同时,我们需要让开展珠心算的学校意识到,我们通过小学1-3年级开展珠心算教育,顺应了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来开发学生智力,但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发生由形象思维主导向逻辑思维主导的转折,如何进一步提升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使珠心算培养的高水平形象思维能力与中学各学科相适应并实现有效的迁移运用,这些都是学校开展珠心算的后续课题,也将推动学校的持续变革。为此,珠心算教育教学实验区后续可能也要考虑开展珠心算小学教育与初中甚至高中的衔接问题了。

概括地说,开展珠心算教育,学校面对的最大的变化就是学生变了,学校需要意识到,面对这些整班高智力高能力的学生,传统的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这些学生的发展需要了,各学科各项活动如何进行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就会成为学校育人的重点,并将引发学校持续的深度变革,为学校赢得育人声誉,使学校形成高水平办学特色,这是珠心算对学校教育的最大魅力和吸引力所在,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脑算方面。

相应地,当前需要首先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是,长期以来珠心算主要是以校本课程来实施,也没有做严格的课程设计,在教学实施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因此,我们正在做相关的课题研究,对小学珠心算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现状、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以期今后与大家合作,共同促进珠心算教育更为科学和规范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