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8日上午,中国珠算心算协会重点课题《珠心算等三种典型训练方式的效果及其脑机制比较研究》结题评审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梁佩鹏、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珠心算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文志芳、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毕鸿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杨炯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谭顶良(线上参会)作为评审专家进行点评,特别邀请《中国会计报》主任刘海玲参加会议。专家组组长梁佩鹏主持会议。
课题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周新林作课题结题报告,从研究背景和问题假设出发,详细汇报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果。课题通过5个珠算(含珠心算)训练研究,探究珠算训练的效果,得出以下结论:珠算训练对儿童和成人均具有积极的直接效果,即提高珠心算能力;珠算训练相对于数学建模、认知游戏和英语学习组在提升非符号数感、计算和数字记忆方面具有近迁移作用;珠算训练相对于英语学习组、数学建模组在提升空间能力、注意力和短时记忆方面具有远迁移作用;珠算训练相对于英语训练,对大脑具有一定塑造作用;受过珠算训练的学生比未受过珠算训练的学生具有更高的毅力、自控力、数学自我效能和成就动机。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周新林)
评审专家组在听取汇报的同时,认真审阅了研究报告,对课题完成情况及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课题组达到了预期目标。专家组表示,该课题的研究对象覆盖小学、中高职及大学不同学段、学情的学生,总被试量超过2500人;该课题主要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过程设计严谨合理,数据采集规范,分析全面,结果准确可靠;该课题为未来有关数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可靠的实验证据和理论基础,为珠算训练价值的探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课题结题评审。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梁佩鹏)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珠心算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文志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 毕鸿燕)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杨炯炯)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谭顶良)
会议中,与会专家同时围绕珠心算发展实际需要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并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方向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建议进一步深入探究珠心算训练远近迁移作用的认知与脑机制;二是建议继续深入研究珠心算训练在学生推理等高阶认知能力及个性品质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